本篇文章2051字,读完约5分钟

目前,我国部分城市新建、改扩建和装修产生的建筑垃圾大幅增加,建筑垃圾的围攻已成为城市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据记者调查,目前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利用率低,处理能力不足,产业链不完善,加快工业化步伐,变废为宝成为“绿色能源”迫在眉睫。

建筑垃圾需要转化为“绿色能源”

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政协副主席左,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建筑垃圾管理与回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等人,经过多处调研分析,中国建筑垃圾年产量约为35亿吨,其中建筑垃圾和工程弃土每年仅拆迁就产生15亿吨建筑垃圾。

我国建筑垃圾一般采用堆埋方式处理,综合利用率不到5%,远低于欧盟(90%)、日本(97%)和韩国(97%)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深圳市华为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李文龙表示,目前,在以建筑垃圾为资源的企业中,年处理能力超过100万吨的生产线只有30多条,实际运营的生产线更少。

记者在贵阳市云岩区建筑垃圾处置场火焰山渣场采访时了解到,这个2010年获批的渣场采用填埋方式处置建筑垃圾。设计填埋容量为300万立方米,目前只剩下20万立方米。渣场负责人黄念(音译)表示,贵阳主城区每年产生3000万立方米的垃圾,但很少有人经过常规的建筑垃圾处理场。

左说,建筑垃圾是一种“城市矿藏”,可以通过资源化利用转化为“绿色能源”。提高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水平,对于节约资源和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创造经济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据估计,中国每年利用35亿吨建筑垃圾资源,可节约30亿吨天然砂石,可节约80万亩土壤和填埋场;它可以生产约1万亿块免烘烤墙地砖标准砖。

同时,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可以有效减少直接污染,改善市容,减少有毒有害气体。与堆放或填埋相比,可减少氧化亚氮、氮化物和一氧化碳排放50%、99.3%和28%,生态效益显著。

另外,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可以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在德国,200多家建筑垃圾处理企业的年产值超过20亿欧元。贵州最大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中成恒源公司,已建成80万立方米复合保温砌块一期生产线,年产值4亿元,在当地就业500人。

资源利用需要突破多重困境

据记者调查,我国建筑垃圾乱堆乱埋造成的垃圾围城困境日益加剧,资源利用仍处于初级阶段,面临产量巨大、资源利用认识不足、处理能力不足、处理水平低、产业链不健全等问题。

首先是缺乏认识和管理制度不完善。长期以来,我国一些城市对建筑垃圾的管理和再利用重视不够,城市发展规划中也没有建筑垃圾资源化的相关内容。处理概念仍然是简单的堆放或填埋。同时,建筑垃圾回收产品缺乏国家相关政策、法规、检测和应用标准,建筑垃圾回收产品的市场认可度不高。

在管理体制方面,建筑垃圾的管理和资源化利用涉及到住房建设、城市管理、发展改革、财政、环保、规划、土地等多个部门。,不同城市的主管部门不同,多头管理问题突出,缺乏有效的管理协调体系。

其次,政策机制不完善。作为节能环保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应的财政、税收、金融等特殊优惠政策并不完善。此外,除了目前已经颁布和正在制定的一些产品标准和应用法规外,拆除、分类、运输、处理和生产的标准几乎都是空白。

最后,技术水平不高。建筑垃圾的源头收集和分类程度不高,混合收集后的再分类现象突出,导致大量建筑垃圾得不到有效利用,回收产品质量难以提高,处理成本增加。工艺设备方面,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没有专业的工业设计和技术研发单位,处置工艺和设备缺乏实用的研发和设计,缺乏综合应用技术和产业化示范。例如,目前建筑垃圾回收企业基本沿用人工砂石的生产工艺和设备,缺乏高附加值的建筑垃圾回收成套工艺设备,影响产品质量,效率低下。

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亟待提高

应采取综合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水平

受访者普遍认为,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可以变废为宝,变害为利,不仅节约了资源,保护了环境,还创造了价值,带动了就业。这是解决建筑垃圾处理问题的有效途径。当前,要加强统筹协调,强化管理,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不断完善制度,完善机制,加强技术创新。

一是各地要把建筑垃圾回收利用作为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作为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创造价值、增加就业的重要抓手。建立建筑垃圾生产、分类、运输、回收和工程应用的监管体系。建立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准入标准,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投资管理。

二是不断完善建筑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的政策支持机制,强化约束机制,建立激励机制。推进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建立科学规范的建筑垃圾减排指标体系,从源头上减少垃圾产生量。将建筑垃圾纳入“城市矿产”扶持政策体系,对技术先进、质量优良的再生产品给予价格补贴。根据高新技术产业,对建筑垃圾资源化企业实行增值税和所得税减免税优惠政策。

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亟待提高

第三,加强科技创新。通过提高建筑垃圾的分类水平和处理能力、回收产品的质量和质量稳定性以及适用的建筑技术,提高行业的技术水平。引导和鼓励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产品。加强成套技术、工艺和设备的集成开发,将成套设备纳入环保设备目录。

标题: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亟待提高

地址:http://www.nl4h.com/nyxw/3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