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35字,读完约3分钟

国家审计署近日公布的审计结果对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简称中国储备粮)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审计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储备粮暴露出许多管理漏洞,造成巨大损失。

国家审计署的报告发表后,很巧合的是,6月30日,中国储备粮官方网站转载了一篇专家论文(以下简称“专家论文”),其中包含了大量信息。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改善仓储条件,降低管理风险,中国粮库委托仓储点从1万多个大幅减少到1000多个。

《中国商报》此前报道称,中国储备粮近年来多次被媒体曝光,这实际上是“小马拉车”的必然结果。

中国粮库承担着市场上大量政策性粮食的收购和储存任务。中储粮虽然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粮食仓储企业,但其仓储能力只有500多亿斤,约为2500万吨。以2014年为例,当年政策性收购粮食约为1.25亿吨,中国储备粮的储存能力远远低于政策性粮食的总储存量。

中国储备粮需要与系统外的仓储企业合作,这就隐藏了很多风险。如何监管全国各地的委托仓储点是一个难题。

许多委托仓储点由中国储备粮直属仓库监管,而中国储备粮直属仓库不多。

根据上述专家的文章,截至2014年10月,中国粮库已将23家分行管辖的753个直属仓库整合为346个中心仓库。无论是后来的346个中心仓库,还是原来的753个直属仓库,只能说是对原来的数万个委托仓库的监管力所不及。监督只是一种形式,这并不奇怪。

今年4月,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室”栏目报道,辽宁省开原市清云堡中央粮库和吉林省松原市前郭白一拉嘎粮库的粮食仓储存在“以旧换新”的问题。后来发现,上述两个储存点分别是中国粮食局租赁的私人储存点和直属单位委托的地方国有粮食储存点。以上案例证明委托保管点监管困难。

根据国家审计署的报告,2012年至2013年,由于河南省分行和漯河市仓库等单位管理控制不力,仓储仓库储存的粮食短缺,质量和价格不一致,造成损失7.85亿元,潜在损失1.89亿元,其中2013年损失4.95亿元。

在近9000个委托仓储点大幅减少后,中国储备粮的监管压力将明显改善。然而,问题的根源仍然存在。如果每年购买大量政策性粮食,作为政策执行主体的中国储备粮将不得不依靠系统外的单位,压缩后的委托储存场所可能会出现反弹。

然而,对粮食储备规模和强度的决策权并不在粮食储备手中。2014年,中国粮食连续第11年增长。2015年,中国粮食预计将连续第十二年增长。与此同时,中国进口了超过1亿吨的粮食,这也创下了历史纪录。如何保证粮食日常收储的客观效果,值得认真思考。

标题:砍掉近9000个委托储存库点 中储粮刮骨疗毒能治本么?

地址:http://www.nl4h.com/nyxw/2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