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881字,读完约12分钟

预订有信用记录的酒店;网上申请小额贷款“第二速度”;在雇佣保姆之前检查信用记录;看看这个陌生人的信用记录,让他免费为你提货...这些场景离我们不远。个人信用信息业务将被正式运营,为人们创造便利。

今年1月,央行发布了《关于做好个人信用信息业务准备的通知》,要求芝麻信贷、腾讯信用信息、中国程心等8家机构做好为期6个月的个人信用信息业务准备。

现在,半年期已经到来。虽然这八支个人信用信息业务“正规军”的运作没有时间表,但中国离“信用社会”的建立又近了一步。

专家指出,有了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个人信用信息将在信用、求职、租赁、公共管理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然而,不应低估它面临的挑战。中国政府和企业需要共同努力,打开数据的“孤岛”,完善法律法规,为个人信用信息业务创造良好的政策和市场基础。

全速冲刺

“我们正在积极准备接受央行的审查,并将根据相关规定进一步完善。”花岛信用信息有限公司总裁冯军表示,从最初的工商注册和“招聘”,到数据中心的建立和合作伙伴的开发,再到最近第一款产品“朱珠芬”的内部测试,花岛信用信息有限公司已经基本完成了各方面的工作。

最近,中央银行发布了一份申报表和材料要求,要求每个公司提交关于组织结构、业务发展、内部控制系统和技术支持的最新信息。

CIIC程心首席执行官李璇表示,该表主要涉及公司相关信息的提取和上报,近期将进行内部和外部检查,使各方面工作更加扎实,迎接央行的“最后检查”。

虽然业务基础有很大不同,但经过六个月的快速发展,八家机构已经准备好了个人信用信息产品或服务平台。除了已经率先开通服务的“芝麻分数”和“考拉分数”以及中国信用的“腾讯信用”评级和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外,更多最新的“成果”即将在高考前登场。

5月30日,考拉信用信息有限公司在“信用圈”推出了多种消费折扣。6月6日,芝麻信贷将公测推广到全国,并推出了免费租车等服务;中信信用信息召开产品推广会,首次宣布“反欺诈云平台”于6月15日启动。6月11日,前海信用信息服务首次揭开面纱,推出了包括“良好信用”个人评分产品在内的良好信用金融信息服务平台。

个人征信业务启动在即 机构角逐数百亿市场

面对八大机构的未来前景,考拉信用信息总裁李光宇认为,个人信用信息市场有很大的需求和广阔的前景,但最大的问题是数据不足。为了提高信用报告的准确性,数据源越丰富越好。然而,无论是八家机构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央行信贷报告系统的对接,还是从相关政府部门获取数据,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前海信贷信息总经理邱含表示:“未来不排除与其他几家机构交换数据的可能性。我们认为,只要是合法、合规、信息安全保护、平等互利的,征信机构之间的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有利于征信市场的发展。只有在市场开发的早期阶段,每个家庭可能仍会专注于使用自己的数据和深化自己的专业知识。”

十亿市场

将个人信用记录应用于信用、租车、学习和求职是个人信用信息业务最常见的应用场景,在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一个成熟的行业。然而,在我国,个人信用信息业务长期徘徊在法律的灰色地带。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我国征信机构分为个人征信和企业征信两类,央行对个人征信机构的设立要求更严格,这也是个人征信业务更受市场关注的原因之一。根据《信用信息产业管理条例》,设立个人信用信息机构需经中央银行批准,设立企业信用信息机构可报中央银行向当地监管部门备案。

为什么不温不火的个人信用信息市场近年来备受关注?这不是偶然的。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中国信用研究中心主任张峥表示,在中国,推动个人信用信息业务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两个。首先,包容性金融发展的需要。随着市场化的深入,金融业务与更多的“草根”联系在一起,市场对个人金融信用的积累和查询提出了强烈的需求。二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需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信息体系,表扬诚信,惩罚失信。”全社会高度重视征信业,将征信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个人征信业务启动在即 机构角逐数百亿市场

那么,个人信用信息的市场规模是多少?根据央行2013年发布的《中国信用信息产业发展报告》,截至2012年底,中国共有150多家信用信息机构,信用信息产业收入约20亿元。业内人士估计,未来个人信用报告的潜力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张峥做了一个保守的估计:根据央行的定价,个人信用报告被查询三次后,第四次收费是25元,中国13亿人口中有一个人查询一次,是325亿元。有了衍生服务,这个市场至少有400亿元。

行业渗透

曾经,大多数人都熟悉个人信用信息,只停留在查询央行的个人信用信息记录。然而,互联网对各行各业的渗透正在拓宽个人信用调查的深度和广度。

“我们的个人行为越来越多地在互联网上留下印记,这些数据对许多组织都很有价值。”p2p平台“排派贷款”(paipaipai Loan)首席执行官张军表示,排派贷款专注于“纯粹的网上信用审查”,今年3月推出了自己的信用评分系统“魔镜”(Magic Mirror)。

打车、网上购物、理财、社交,甚至在应用上点外卖或修指甲,交易数据就会存入网络。这些看似混乱的数据对保险、在线信贷和在线广告等行业有着巨大的价值。

“在我们看来,习惯于在午夜上网的人可能比那些在白天上网的人信用更低。”张军说道。

货运物流软件“罗记物流”首席执行官宋瑞告诉《经济参考报》,大量货运司机会在软件上留下基本信息和驾驶记录,一些保险公司已经找到罗记,试图获取相关信息,保费可能会根据司机今后的驾驶情况而定。

这是关键的一步——数据挖掘使杂乱和复杂的数据发挥作用。据《经济信息日报》记者介绍,目前挖掘和利用相关信用数据的主体主要有四种类型。

首先,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并没有率先口头提出个人信用信息,但它是实现信用信息的第一个主体之一。早在2010年,阿里巴巴就成立了一家小额贷款公司,根据商户的交易和信用数据向商户提供小额短期信用贷款,单笔金额低至几千元。自2012年以来,JD.com一直与银行合作,根据交易数据向合作伙伴提供贷款;同年,苏宁电器宣布成立重庆苏宁小额信贷有限公司..

个人征信业务启动在即 机构角逐数百亿市场

其次,p2p(网络小额信贷)公司。为了更有效地控制风险,大量的p2p公司正在建立自己的信用信息系统,将有违约“犯罪记录”的客户列入黑名单,人人网贷款、排派贷款、新富富等公司也有自己的信用信息平台。

第三,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作为各种交易的入口,积累了大量多样的用户数据。在央行首批检查的8家个人征信机构中,芝麻信用和拉卡拉信用是基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数据进行信用评分的。今年年初,中国的汽车租赁与芝麻信贷公司有关联。凭借支付宝钱包中的芝麻信用,用户无需支付押金和预授权即可租车。Lacarra向用户提供“商户贷款”,根据商户每天的信用卡额度和pos机的运行情况进行信用评估,发放不超过30万元的贷款。

个人征信业务启动在即 机构角逐数百亿市场

第四,各种信用报告公司。记者了解到,在首批接受检查的八家个人征信机构中,中国程心征信有限公司和上海征信有限公司都为p2p公司提供了相关服务。例如,中国信贷将根据网上贷款平台的控风需求定制控风模式,阿里巴巴是其客户。

在中国专业信用报告领域,美国最大的信用评分公司fico近年来越来越活跃。国际金融公司中国区总裁陈建在接受《经济信息日报》采访时表示,2007年进入中国的国际金融公司曾将银行视为最重要的客户,但近年来,国际金融公司发现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存在。为此,fico在中国特别发布了“fico信用评分决策云平台”,为中国网上贷款平台量身定制信用评分系统。

个人征信业务启动在即 机构角逐数百亿市场

扔块石头清理道路

中国的个人信用信息业务刚刚起步。在市场力量干预之前,国家个人和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是中央银行在2006年建立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根据央行发布的《中国信用信息产业发展报告》,截至2012年12月底,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已为8.2亿自然人和1859.6万企业建立了信用档案。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中国个人信用信息市场尚未形成稳定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和市场结构,处于“扔石头、问路”的探索时期,表现出以下特点:

首先是“市场+政府”模式。张峥说,世界上的信用信息市场主要分为三类:美国的市场主导型;欧洲政府主导的模式;以日本和韩国为代表的亚洲“政府+市场”模式。目前,我国个人信用信息业务也遵循这一模式,即中央银行建立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信用信息产业,引导各市场机构挖掘个人信用信息的价值。

其次,信用报告机构和信用评级机构“混战”。中国的信用信息系统没有明确地将信用信息与评分业务分开,也没有形成普遍接受的评分结构。在许多国家,信用报告机构和评级机构是分开的,前者收集数据,而后者分析数据。例如,在美国,三大信用报告机构收集数据并使用fico分数。在中国,许多机构进行信用报告和评级。如拉卡拉信贷和芝麻信贷。在中国,一个被广泛接受的评分系统还没有形成,还处于“混战”阶段。

个人征信业务启动在即 机构角逐数百亿市场

第三,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驱动力。互联网金融为信用报告行业创造了一个新的“窗口期”。电子商务公司和p2p公司对信用信息业务有着强烈的需求,甚至不惜建立信用信息系统。

分析师指出,许多电子商务公司和p2p公司可能已经向央行申请了个人信用信息业务资格。例如,JD.com虽然不在接受央行检查的前八家信用报告机构之列,但实际上正在开展相关业务。最近,JD.com投资了美国大数据信用报告机构zest finance,以优化风险控制系统,或同时参与个人信用报告和公司信用报告。可以预测,在未来的个人信用信息市场中,将会有远远超过八家的机构。

个人征信业务启动在即 机构角逐数百亿市场

有待解决的难题

虽然个人征信业务的蓝图是美好的,但它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有许多孤立的信息孤岛,数据收集很困难。中国程心信用信息有限公司董事长孔令强表示,国内个人信用数据分散在银行、电信、电力、水利、公安、工商、税务等各级企业和政府。其中,大多数机构“圈定”自己的信息,相互之间不共享,形成了一个“信息孤岛”,这使得信用信息公司收集数据更加困难。央行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是否以及如何在未来与个人信用报告机构建立联系也不得而知。

个人征信业务启动在即 机构角逐数百亿市场

其次,法律法规不明确,隐私权的定义不明确。孔令强表示,在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很容易被暴露,但在中国,个人征信机构能够收集和不能收集哪些信息,仍然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这使得信用报告公司在做生意时面临困惑。

第三,商业模式不明确,对早期投资的要求很高。在一个成熟的信用经济社会,销售信用报告可以获利。在美国,信用报告的年交易量超过11亿份。然而,在中国,个人信用信息业务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注定要“烧钱”。

值得肯定的是,目前,拉卡拉和芝麻信贷的信贷业务已经开始探索商业模式,并开始了“实现”之旅。

芝麻信贷与兆联金融有限公司近日联合推出信贷产品“好贷款”。芝麻信用评分为700的用户可以在线申请1万元以内的贷款。芝麻信用还推出了“信用签证”服务,如果分数符合标准,可以简化在线申请新加坡和卢森堡签证的材料。拉卡拉还推出了“考拉信用评分”,合格的用户可以使用该公司的贷款服务。

各种类型的信用报告机构争夺个人信用报告市场,最终的主导商业模式是什么?信用信息市场会繁荣吗?还是会像美国一样大?

对此,菲科中国总裁陈建表示,一切都必须由市场来移交。

“美国信用信息产业的模式是大浪淘沙的结果,激烈的竞争是改善信用信息系统的唯一途径。”陈建表示,未来的市场结构无法判断,但可以肯定的是,个人信用信息业务的决定点将是三个方面:数据的全面性、平台的开放性以及机构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一些信用报告机构正在开发基于自身交易数据的平台,这些平台不够开放。还有一些机构进行分级和数据收集。这是市场开始时的特点。中国的个人信用信息产业将形成什么样的模式,市场需要有最终发言权。”陈建说。

张峥建议,在中国征信业不断探索市场化道路的同时,政府也应积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尽快从法律上界定隐私权这一关键概念。此外,多部门应达成合作,携手打破“信息孤岛”,以减少市场中不必要的“试错”成本,为个人信用信息业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标题:个人征信业务启动在即 机构角逐数百亿市场

地址:http://www.nl4h.com/nyxw/5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