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88字,读完约2分钟
为深入了解传统木构古建筑保护现状,探索文化遗产传承新路径,2025年7月27日至29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安德学院“赴九省数余地木质古建筑保护”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化羊峪,对化羊庙古建筑群展开为期三天的专题调研。本次调研聚焦古建保护现状、文化传承困境及数字化保护路径,为传统文化遗产保护贡献青年力量。
千年古建的历史价值与艺术魅力
化羊庙始建于宋代,历经多次修缮与扩建,现存东岳献殿等建筑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据《鄠邑区文物志》记载,化羊庙是关中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代庙宇建筑群,其东岳献殿以"五间六楹"的布局和单檐庑殿顶的建筑形式,展现出元代建筑艺术的精华。
"东岳献殿的斗拱设计和结构韵律感,体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小队队长张扬介绍道,"虽然大部分木构件已出现朽化,但那些精美的花纹依然清晰可见,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并且化羊庙东岳献殿,是西安地区现存唯一的元代建筑,对研究我国元代建筑形制具有重要的价值。东岳献殿严谨、简明的结构与构造做法,整体建筑风格敦厚大气,是体现元、明时期木构建筑营造做法发展演变和建筑形制的珍贵实物。"
保护困境:老龄化管理与资金短缺
调研发现,化羊庙的管理团队全部由上了年纪的老人组成,鲜少能见到来这里的年轻人,缺乏年轻力量加入。"除庙会期间外,平日游客稀少,香火收入微薄,维护资金严重不足。"小队负责人张扬介绍,"老人们虽充满热情,但体力和专业能力有限,这种状况令人担忧。"
这种现象与泰山岱庙等知名古建面临的"保护与开发平衡"问题形成对比。岱庙通过"中轴对称"的严谨布局和丰富的碑刻文化吸引游客,而化羊庙则因地理位置较偏、宣传不足,难以形成稳定的客源。团队建议可借鉴泰山"数字化保护+文旅融合"的经验,通过新媒体宣传提升知名度。
数字化保护:青年团队的创新探索
针对古建保护的技术难题,团队使用设备对东岳献殿进行了粗略的数据采集,并尝试建立VR模型。"测绘不仅是记录,更是与古人对话的过程。"团队成员表示,"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更科学地评估建筑稳定性,为保护提供依据,并且将还没有朽化的现在,很好地记录下来。"
文化传承:从民俗活动到数字传播
化羊庙的民俗文化底蕴深厚,每年农历正月二十日和六月初十的庙会曾是重要文化盛事。
"我们计划制作短视频,记录庙会传统技艺。"团队成员说,"同时建议政府多开展一些与高校合作的'古建保护+非遗传承'的研学项目,吸引年轻人参与。"
标题:聚焦木构古建保护困境,探寻传统文化传承新路径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安德学院学子赴西安化羊庙开展古建筑保护现状调研
地址:http://www.nl4h.com/nyjj/33862.html